本文作者
- admin
- 圈主
- 樓主
Ta的圈貼
成都“好房子”應該長啥樣?
當市場處于上行期,不愁賣是行業共性;但當市場處于下行期,“好房子”的話題重燃,并成為打開市場的終極秘鑰。
“好房子”長啥樣?不同需求、不同購房群體,標準與認知不盡相同。
近期,銳理數據針對成都中心城區在售/待售項目進行了實探與分析,梳理過程中發現,在擁有明顯“價格差”優勢的青白江,位于自貿區板塊的華僑城粼港樾府就明顯具備三個硬核的“好”指標。
“央企”二字是壓艙石
“好房子”,首先要有好品牌做后盾。這在近幾年的買賣市場中愈發重要。開發者的硬實力與軟實力,從細節上決定了居住品質的高低和物業穿越周期的能力。
房企品牌的選擇在購房者置業行為中占據很重的分量。地產江湖高手云集,品牌房企眾多,華僑城的不同之處在于,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前綴——老牌央企。
1985年,作為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管理的大型中央企業,華僑城從改革開放前沿陣地——深圳起步,以
“優質生活創想家”
為品牌定位,開啟了全國發展之路。
36年過去,華僑城培育了康佳、歡樂谷連鎖主題公園、錦繡中華·中國民俗文化村等行業領先品牌,并形成了文化產業、旅游產業、新型城鎮化、電子科技產業及相關業務投資五大發展方向,更打造出了華僑城天麓、華僑城蘇河灣等經典地產項目。
2018年華僑城集團實現營業收入突破千億,利潤總額突破200億元,收入和利潤增速位列央企前10名;“十三五”時期,其總資產由“十二五”末的1370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6980億元,年復合增長率39%。
作為老牌央企,“華僑城”三個字代表的不僅是資金實力、開發經驗與資源調配能力,更重要的還有企業責任意識與社會擔當。
這些構成了物業品質、抗風險能力以及未來兌現能力的壓艙石。
今年下半年,暴雷、破產、降薪、裁員等負面反應在房企中蔓延,市場預期走低,購房者觀望情緒漸濃:
數據顯示,成都市場下半年推盤節奏明顯加快,但認購率從7月開始走低,到10月整體認購率已低至50%,而上半年成都單月整體認購率大都保持在70%左右。
當市場處于下行期,購房者更需要品牌力量作為定心丸。在此背景下,華僑城粼港樾府作為“央企出品”,兩大競爭優勢就尤為明顯:
一是珠玉在前,提供信心。
2005年,以西三環千畝城市大盤落地為標志,華僑城成為最早布局成都的品牌房企之一。但與其他頭部房企相比,華僑城在蓉走的路子顯然不一樣——憑借出色的造城營城能力,從西三環華僑城巨擘項目、洛帶華僑城博客小鎮、華僑城安仁里、華僑城公園城到華僑城粼港樾府……被冠以華僑城姓的項目,個個都是重量級選手。
最具代表性的莫過于成都西三環的華僑城巨擘項目。
千禧年后,成都主城共誕生了2座3000畝城市大盤,分別坐鎮成都一東一西,后者便是華僑城——從數次創造銷售神話,到帶動區域崛起顛覆城市開發格局,再到成為一方地標,于成都樓市,華僑城注定是一道“傳奇”。16年時間,華僑城讓成都真正見識到大盤營城、央企造城的力量。
(成都華僑城規劃效果圖)
而“再造一座華僑城”,正是粼港樾府的目標。
去年初,華僑城與青白江區簽訂合作協議,其中一項便是圍繞成都國際鐵路港,充分發揮華僑城在文旅、城市綜合體開發等方面的優勢,打造集品質社區、配套設施于一體的城市國際社區。粼港樾府就是這場“造城運動”的先手棋。
(華僑城粼港樾府效果圖)
二是實景呈現,兌現能力有目共睹。
2020年4月拿地,如今占地一百多畝的項目一期住宅已實景(準)現房呈現,從呈現效果看,沒有辜負華僑城的一貫品質與水準。對購房者來說,“兌現”,在任何時候都比規劃藍圖更有說服力。